2024年北京国际马拉松赛于10月20日清晨在天安门广场鸣枪开跑,来自全球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余名选手参与了这场盛事,经过激烈角逐,肯尼亚选手埃利乌德·基普乔盖以2小时05分12秒的成绩夺得男子组冠军,并刷新了赛会纪录,中国选手张德顺则以2小时24分38秒的成绩获得女子组亚军,创造了个人最好成绩。
赛事规模空前 组织工作获赞
本届北京马拉松是疫情后规模最大的一届,参赛选手数量创历史新高,赛事组委会在医疗保障、赛道补给和志愿者服务等方面做了充分准备,全程共设置15个补给站,提供饮用水、能量胶及降温海绵等物资,赛道沿线安排了超过200名医疗人员和50台AED设备,确保选手安全,北京市政府还协调了交通、公安等部门,对部分路段实施临时管制,保障赛事顺利进行中欧体育。
国际高手云集 肯尼亚选手再显统治力
男子组比赛中,基普乔盖从起跑阶段便展现出强大实力,半程用时1小时02分30秒,领先第二集团近1分钟,尽管后半程遭遇大风天气,他仍保持稳定配速,最终以2小时05分12秒冲线,将原赛会纪录提高了1分08秒,埃塞俄比亚选手莱盖塞和摩洛哥选手埃尔·阿拉比分获二、三名。
女子组方面,埃塞俄比亚名将耶什内·贝克勒以2小时21分34秒夺冠,中国选手张德顺紧随其后,以2小时24分38秒的成绩刷新个人PB(个人最好成绩),成为自2014年以来首位登上北马领奖台的中国女选手,赛后,张德顺表示:“主场作战让我充满动力,观众的加油声给了我巨大支持。”
业余跑者热情高涨 全民健身氛围浓厚
除了专业选手的精彩表现,本届赛事还吸引了大量业余跑者,许多参赛者以“完赛”为目标,甚至有人cosplay成动漫角色或穿着特色服装跑步,成为赛道上一道亮丽风景,来自上海的跑友王先生表示:“这是我第三次参加北马,虽然成绩一般,但能和这么多人一起奔跑,感觉特别有意义。”
赛事还特别设置了“环保跑者”奖项,鼓励选手减少一次性物品使用中欧体育官方网站,据统计中欧体育,今年赛道垃圾量比去年减少了30%,体现了跑者环保意识的提升。
科技赋能赛事 创新服务受好评
本届北马首次启用5G+AI技术,通过人脸识别系统实现选手快速检录,并在终点提供即时成绩查询服务,组委会还联合多家运动品牌推出“智能赛道”,沿途设置多个计时点和心率监测站,帮助选手实时调整策略,赛事直播采用多机位无人机拍摄,为观众呈现了更震撼的视觉效果。
赛后展望:中国马拉松仍需突破
尽管张德顺的表现令人振奋,但中国选手在男子组前十名中仍无一人入围,国家田径队教练组表示,未来将加强长跑梯队建设,通过海外集训和科学训练提升竞争力,2025年,北京马拉松有望升级为世界田径白金标赛事,届时将吸引更多国际顶尖选手参与。
北京马拉松不仅是一场体育竞赛,更成为展示城市风貌和全民健身成果的窗口,随着中国路跑运动的普及,未来或有更多本土选手站上世界级领奖台。